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Melody Doctor of TCM

袪濕

袪濕

嶺南天氣,長期袪濕係每人嘅基本操作,連續多日嘅極高濕度(相對濕度90%-100%),容易令人精神不振、困倦欲睡、身重不適、食慾下降、大便軟爛、濕疹體質加重等。


中醫基礎理論,「濕」為自然界六氣(六種氣候變化)之一,但當傷害到人體,改稱之為「邪」,即由「濕氣」轉叫「濕邪」。


濕邪特性:性質重濁黏滯,屬陰故易傷陽氣,其病性纏綿難愈。


濕邪根據染病原因分為「外濕」及「內濕」,外濕係指長居潮濕之地、淋雨等由外界因素致病,內濕係指自身問題引起疾病,根據濕嘅濃稠程度,再細分為「濕」、「痰」、「飲」。


以臟腑分:


脾(胃)濕(就係常規沿海居民講嘅濕重),症狀有脘腹脹悶、不思飲食或厭食油膩、泛噁欲吐、口淡不渴、口苦口黏、腹痛溏泄、尿赤、頭重如裹,身重困倦、肢體腫脹(或繃緊不適)、舌苔厚膩、嗜睡、夜間流涎、皮膚發癢、身熱但汗出不解、甚則面部肌膚發黃、胃中有振水聲等。對應好多疾病,如感冒、腸胃炎、胃或腸動力不足、代謝綜合症(高脂血症、脂肪肝、未算及疾病但見肌肉量偏少或易流失、基礎代謝率偏低)、消化功能紊亂-中醫食積、濕疹(異位性皮炎)、黃疸等。


肺濕(通常講痰與飲),症狀有咳嗽氣喘、痰鳴易咳,甚則胸滿不能平卧、肢體痛而沈重、肢體浮腫、小便不利。現代醫學大概係感冒、咳嗽、心力衰竭、腎衰竭之類。


心濕(通常講痰),症狀有昏迷、神智不清、喉中痰鳴等。現代醫學大概對應係情緒病(包含焦慮、抑鬱、狂燥等)、中風等。


肝濕(頂多講痰,好少講肝有濕或飲病,鼓脹已入瘀血範疇),症狀有咽中不適似有痰阻、胸脇癮痛、噯氣嘆息、易怒善鬱。現代醫學可對應咽部神經官能症-中醫梅核氣、頸椎病、情緒病(如廣泛性焦慮症)等。


腎濕(多講痰),症狀有喘逆氣促、動則尤甚、浮腫畏寒、腰膝冷痛、晨泄尿頻、腰膝酸軟等。對應比較嚴重嘅病,有腎功能不全傾向,輕病係中醫五更泄(以西醫黎講查無特別病因)、腰椎病、前列腺增生、糖尿病等。


食療或保健方法:

食療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引起不適,保健方法針對心肺循環及相對濕度。


藥療請留俾中醫處理,可自行用藥但前提必須識藥理病理。


袪濕食物,多用瓜類、豆類、禾類。



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肝功能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