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質
- Melody Doctor of TCM
- 5 days ago
- 2 min read
門診好鍾意請病人多增加肉類、豆類攝入,肌肉流失與痛症(面部皺紋)發生相關。
健康人士飲食,係好均,70+都可以自己一餐食完一條魚,亦肯食肉/飲肉汁。
紅肉相對易刺激身體發炎/痛風發生,豆蛋白就係相對安全嘅植物蛋白,適合素食者,適當攝取唔會增加痛風發生。
常見豆類的性味與功效
* 黃豆:: 性平,味甘,歸脾、肺經。 有健脾化濕、補氣功效。
* 綠豆:: 性涼,味甘。 有清熱解毒、消暑利水之效。
* 赤小豆:: 性平,味甘、酸。 能利水除濕,和血排膿。
* 黑豆:: 性平,味甘,歸脾、腎經。 功效:補腎益陰、活血利、健脾、解毒、潤膚烏髮。
* 白扁磾:性微溫,味甘。功效健脾化濕,和中消暑。
* 豌豆:: 性味甘平,能補中益氣,利小便。
常見豆類的蛋白質含量(每100克)
* 黃豆:約35.6 克
* 毛豆(帶莢):約12.9 克
* 黑豆:約20.6 克
* 紅豆:約21 克
* 綠豆:約23 克
* 花豆:約21 克
* 鷹嘴豆:約19 克
如果飲豆漿胃脹,或者食少少肉都覺得過飽,係應該正視脾胃(消化吸收)問題。
每日最少需要吸收每公斤體重0.8克蛋白質,運動比較多/或者想增肌嘅人士,可以食到每公斤體重1.0、1.2甚至1.5、1.8克蛋白質。
整豆漿(如圖,以黃豆為主,加配少少雜豆,增加風味),歐陽醫生個人喜歡8倍水濃度,即600毫升水用75克豆放入破壁機處理,兩杯豆漿做早餐,換算大概有25-27克左右蛋白質,都佔到接近4成嘅蛋白所需,然後早餐、午餐仲會加配其他食物,就足夠補充每日所需蛋白質含量。
共勉之,同歐陽醫生一齊變健康啦。
Comments